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一、系、学院历史沿革:

      1931年4月,据教育部第380号公文,甘肃大学改为省立甘肃学院,省立甘肃学院奉教育部令,将文学系改为文史系,王德生任系主任。
      1938年7月,《修正省立甘肃学院大纲》经教育部批准备案。据该组织大纲,省立甘肃学院设文史系、教育系、医学专修科,其中文史系学制为四年,系主任邓春膏。
      1946年,国立澳门wns威尼斯登录入口筹备委员会成立。7月15日教育部发文准设文理、法、医三学院,文理学院先设历史系等8个系。
      1948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澳门wns威尼斯登录入口文理学院正式分为文学院、理学院。文学院下设中国文学、历史学、英国语言文学、俄文、边疆语文5系。
      1959年,甘肃省教育厅通过了《关于澳门wns威尼斯登录入口中文系、历史系合并于甘肃师大和兰州艺术学院的方案》,历史系并入师大。
      1961年,江隆基就任澳门wns威尼斯登录入口校长后致力于恢复兰大文科各系的工作。7月25日,高教部发文甘肃省教育厅并抄送澳门wns威尼斯登录入口,同意澳门wns威尼斯登录入口恢复文科。根据高教部及甘肃省委意见,澳门wns威尼斯登录入口恢复历史系,设历史学专业。
      2004年2月,根据《澳门wns威尼斯登录入口组建学院暂行办法》,在原历史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澳门wns威尼斯登录入口敦煌学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澳门wns威尼斯登录入口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澳门wns威尼斯登录入口。
      2009年11月4日,成立民族学研究院,处级建制。
      经2015年12月3日,原澳门wns威尼斯登录入口和民族学研究院合并,组建新的澳门wns威尼斯登录入口。

二、专业历史沿革:
      1946年8月,设历史学系,历史学专业招生。
      1982年9月,世界史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
      1993年9月,旅游专业(大专)开始招生。
      2001年9月,民族学本科专业正式招生。
      2002年9月,旅游管理学专业旅游文化方向本科专业开始招生。
      2003年9月,博物馆专业开始招生。
      2012年9月,旅游管理学专业停止招生。

2019年12月,历史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1年2月,民族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三、学科建设   

学院现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敦煌学研究所、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国家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民族学),国家重点学科(培育)1个(历史文献学),省级重点学科2个(中国史、民族学),甘肃省优势学科2个(中国史、民族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中国史(敦煌学)、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中国史、民族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个(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民族学),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1个(历史学),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历史学),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历史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历史学、民族学),学院设有4个本科专业(历史学、世界史、文物与博物馆学、民族学),另有历史学基础理论班和历史学强基班。

四、师资队伍

目前,学院有教职员工111人,其中专任教师97人,教辅人员14人。教师中有教授41人,副教授34人,青年研究员3人,讲师19人,另有外聘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人;博士学位获得者88人;有博士生导师36人(兼职博导7人),硕士生导师87人(兼职硕导1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学者1人,国家级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中央四个一批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甘肃省领军人才7人,甘肃省飞天特聘教授1人,甘肃省青年飞天学者2人,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2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1人,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1人,教育部历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民族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1人。

五、人才培养

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完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中国史、民族学学科领域,已形成从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的培育体系,培养体系完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了以本科生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重点的办学格局,形成了重视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育和重视科学研究的良好传统。学院以“赵俪生奖学金”、“跬步计划”及《史学纵横》、《九色鹿》、《清声》三个院内学生刊物为平台,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并先后出版了《晓龙集萃》、《萃英论史》、《史学论丛》等本科生学术研究论文集。近年来学院学生在学术探索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自第一届全国历史学基地“史学新秀奖”评选活动开展以来,威尼斯学生的论文每届评选均有获奖,2012年度学院2010级学生罗冠群参评论文获全国史学新秀奖一等奖,2014年度历史学基地班2010级学生毛伟林和历史学基地班2012级学生周芳琴获全国史学新秀奖二等奖。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敦煌学研究生教育导师团队被评为甘肃省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团队。全院共有9篇博士学位论文获评甘肃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8篇博士学位论文获评澳门wns威尼斯登录入口优秀博士学位论文。9篇硕士学位论文获评甘肃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0篇硕士学位论文获评澳门wns威尼斯登录入口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院学生刻苦钻研、积极探索的优良学风已经形成,学院本科生考研率、就业率稳步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威尼斯共培养本科生5000余名,研究生1500余名。其中,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秦晖,原暨南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纪宗安教授,全国劳动模范、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彭长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研究员吴玉贵、赵文洪,著名实业家王瑞琴等是他们中的优秀代表。

六、科学研究

学院在敦煌学、丝绸之路、西北地方史、民族学、西北少数民族、俄国中亚方面已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和优势。1994年、1999年威尼斯教师著作两次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006年《赵俪生文集(六卷本)》荣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历史学一等奖;2005年王冀青著《斯坦因与日本敦煌学》、《斯坦因第四次中国考古日记考释》获第六届甘肃省优秀图书奖一等奖,2006年获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2013年,杨建新教授等主编的《中国西北少数民族通史》获得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郑炳林主编、耿昇译《法国汉学研究丛书(10册)》、宁强著《敦煌石窟寺研究》两种著作荣获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提名奖;2016年,闫丽娟教授著作《民国时期西北少数民族社会变迁及其问题研究》获得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021年,白玉冬教授著作《九姓达靼游牧王国史研究(8-11世纪)》、杨红伟教授著作《清朝循化厅藏族聚居区之权力机制》分别获得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三等奖。

近十年来,全院教师共发表论著2600余篇(部),承担各类项目共500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6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3项(含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8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82项、国家民委项目25项,国家文物局、宗教事务局等重大委托项目3项。认真落实“三个主动”的要求,瞄准国家和社会发展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需求等开展科学研究,承担国家博物馆、国家档案局、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局等横向项目176项。承担科研项目经费共计10836.32万元。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50余项,获得国家和省级图书奖20余项。敦煌学、民族学是澳门wns威尼斯登录入口985、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学院创办有敦煌学专业期刊《敦煌学辑刊》和民族学专业期刊《中国民族学》。

      获奖情况:
      1995年历史系袁林教授的《西北灾荒史》获中宣部表彰的“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奖,1999年樊保良教授的《阔端与萨班凉州会谈》(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荣获1999年度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2005年王冀青著《斯坦因与日本敦煌学》《斯坦因第四次中国考古日记考释》获第六届甘肃省优秀图书奖一等奖。
      2006年《赵俪生文集(六卷本)》荣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历史学一等奖, 2006年获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2013年,杨建新教授等主编的《中国西北少数民族通史》获得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郑炳林主编、耿昇译《法国汉学研究丛书(10册)》、宁强著《敦煌石窟寺研究》两种著作荣获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提名奖。
      2016年,闫丽娟教授的著作《民国时期西北少数民族社会变迁及其问题研究》获得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2018年,武沐、金燕红《13—19世纪河湟多民族走廊历史文化研究》、白玉冬《九姓鞑靼游牧王国史研究(8—11世纪)》获得第四届全国民族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徐黎丽、孙秀君《民族志文本写作的中国价值》、宗喀·漾正冈布、巨浪《当代流动人口大潮下化隆卡力岗、群廓尔、甘都等三地“斡回”文化认同变迁研究》获得第四届全国民族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田烨、李晓婉、解庆艳、张一靓《城镇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返迁现象分析——基于浙江省杭州市、义乌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调查报告》获得全国民族工作优秀调研三等奖。
      2019年,共有9项成果获得甘肃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2021年,共有14项成果获得甘肃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

七、对外交流合作
      学院对外交流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国际合作交流日益频繁,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近五年,学院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先后与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密歇根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日本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九州大学、东洋文库,俄罗斯东方文献研究所,法国国家图书馆、远东研究中心,英国国家图书馆,瑞典乌普萨拉大学、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土耳其语言学院、伊勒德兹科技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还多措并举,积极推进与国内外一流研究机构、大学的人员互访、人才培养,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学院讲学,选派教师参加各类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承办各类大型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举办大型学术考察活动,通过对外合作交流,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了学院学术研究的整体水平,加快了学院的国际化发展,增强了长远发展的后劲。
      学院将进一步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以及“一带一路”沿线高校和学术机构的合作,扩大学科学术影响力。目前已与国家博物馆、华中师大近代中国研究所、社科院近代中国研究所、经济所初步建立合作机制;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乔治城大学建立师生互访;聘请乔治城大学教授为客座教授;世界史海外实习基地(卡塔尔)正在建设中。

八、本科教学

学院1995年被确定为国家基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001年在教育部基地评估中被评为优秀。2007年教育部实施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历史学专业被评为特色专业建设点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2年学院开展教学计划改革、课程体系调整,实行小班教学,力争培养一批具有扎实人文素养和过人能力的优秀毕业生。

历史学强基班:2020年,学院打破学制壁垒,申请 “强基计划”历史学专业并正式招生,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工作,在学校统筹协调及学校组织招生和培养组织的基础上设置相应机构,承担各自职责,凝心聚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以“强基计划”为契机,积极探索基础学科人才的长学制衔接式培养,实现学院本硕博贯通的培养模式,为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储备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史、世界史、“小学”基础、逻辑学、《历史研究法》(梁启超)研读、《廿二史札记》研读。

历史学基地班(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少而精的史学高级专门人才。学生培养突出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强素质的特点。

主要课程有:中国通史、世界通史、考古学通论、历史文选、史学概论等。采取导师制加强对学生学习和科研创新的指导。毕业生基本为研究生后备军。

历史学类(含历史学、世界史、文物与博物馆学3个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历史学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史学人才和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新生入学后第一年统一学习历史学类基础课和公共课,二年级学生再依照自己的志愿选择专业。

毕业生的相当一部分为研究生生源,也适宜从事教学、科研、文化交流、行政管理等工作。

民族学:民族学专业根据民族学学科特点,着眼于学科发展的新态势,通过系统的学科训练,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人格、良好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全面地理解、掌握民族学学科知识体系,熟练运用民族志理论与田野调查方法和技术,成为专业基础扎实,学科知识新颖,知识结构合理,社会实践应用能力强,具有良好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人才,不仅具备进一步深造与从事民族学科学研究的良好素质,而且能够胜任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工作、民间社团组织等方面的管理、服务工作。

主要课程:民族学通论、民族社会学概论、中国历史与文化、世界文明史、中国民族志、世界民族志、民族学研究方法、宗教学概论。

九、教学科研基层组织

系(教学)

研究所(科研)

中国史学系

中国古代史研究所

史学理论与史学研究所

专门史研究所

近代中国研究所

敦煌学研究所

世界史学系

世界历史与国际关系研究所

考古学系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研究所

民族学系

民族学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所

中国少数民族史研究所

藏学研究所

民族社会学研究所


    返回原图
    /